教学展示

【技术传播】关于技术传播的八个Q & A

发布者:张思矛发布时间:2024-02-20游览次数:37

问题一: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为什么?

在中国,技术传播兴起的准确时间无从得知,但根据对从业者的了解,其作为新兴职业,开始时间不早于20年前,也就是2000年之后才逐渐开始的。


在国外,技术传播兴起,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实中国在很多年前就有了用于记载手工艺操作方法和复杂工艺的书籍,如《梦溪笔谈》等,算是中国最早期的图文并貌的技术文档之一,因此技术传播是否仅发源于国外,还有待考证,至少中国作为四大发明的发源地,记载各项民间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并将其广泛传播和留存下来,其实就是技术传播存在的一个佐证。


但很遗憾这些东西没有形成现代社会可以借鉴的标准,特别是作为近几十年来科技快速发展的辅助,这也是在技术传播行业,国内外水平仍然存有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问题二:第一个干这件事儿的人是谁?

在国内无从考证,但在国外的现代历史中,技术传播开始于计算机的发明,第一台大型BINAC计算机于1949年发明,完成第一台计算机操作说明书的作者(约瑟夫-查普林)在业内被称为第一个技术文档工程师,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技术传播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义。


问题三:因为什么契机发展起来的?

发展的契机或者源动力就是战争,准确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大量的武器装备需要快速生产并投入使用,而战争的伤亡又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人在短期内快速掌握先进武器的使用和维修,因此武器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手册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开发相关手册的专业人员则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


其后的发展则依托于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是技术传播加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问题四:有没有经历过重大变革?

有,但这个问题还要从国内外分别说起,国外技术传播从技术写作开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期间经历的变革就是写作的规范化,具体包括:

  • 语言标准化

  • 风格统一化

  • 内容结构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复杂化,专业的技术文档也需要更多地关注以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 多媒体(AR/VR

  • 标志标识引导

  • 交互式信息传播

  • 视觉设计与优化

  • 用户行为追踪

  • 用户认知心理学

  • 信息质量评估


问题五:有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吗?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几乎没有,因为行业太过于小众。但对从业者来说,最早从事技术传播职业的人和近年来在不同领域(如DITA)的专家型人物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基本都在国外。


问题六:现在发展得怎么样?分流派吗?

国内的发展基本在复制国外20-30年前的发展过程,但最近3-5年在不断加速,市场对专业技术传播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薪资水平上升很快,而且高校也逐渐开始设置相关课程,甚至建立相关专业。


整体而言,还是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所谓野蛮就是新兴行业没有太清晰的行业标准,没有可以跨行业借鉴的标准化流程,但在科技水平比较成熟的行业(如航空,汽车,通信,电子和医疗等),技术传播已经逐渐走入正轨。


现在不分流派,只在成熟度上有差别,规模大且对效率和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公司多数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文档开发团队,而初创或小型公司则还在比较低的成熟度状态中自由发展,直到忽然意识到其重要性。


不同成熟度的公司其文档开发模式已经逐渐分化,专业化团队已经开启内容模块化的开发,而初级团队还都停留在非专业人员进行文档开发的状态。


问题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化和结构化,数字化增加了文档创建到输出整个过程的效率,也使质量控制、多人协作、即时发布等成为可能。


而结构化则是将技术内容分类,然后分内容和场景去开发,这样可能会打通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从研发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所需要的技术信息都统一管理起来,让科技企业的运作达到高效与智能化。


问题八:可以迁移的能力是什么?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写作能力,具体包括:

  • 客观表述(不夸大技术功能)

  • 中性表达(不引导购买行为)

  • 避免歧义(选择简化句式与词汇)

  • 提升可读性(降低阅读难度)

  • 图文辅助(多媒体化)

  • 合法合规(按照法律和行业标准)


第二是综合能力,具体包括:

  • 用户画像(目标群体定位)

  • 文化差异分析与应用(全球市场,主要考虑中西文化差异)

  • 用户体验优化(软件产品或者网页和APP端操作)

  • 产品信息的自动化开发(售后服务的机器人应答)

  • 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撰写)

  • 认知心理学(降低用户的操作错误率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