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学生作品荣获2项国奖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436 |
2024年2月,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和 “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圆满落幕。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喜获两个三等奖,实现了在这一系列赛事中全国奖项的重要突破。 本次国赛,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同台,正是我校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五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喜报一:《摩登里的红色动脉—重温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三等奖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评审结果公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报送的作品《摩登里的红色动脉——重温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荣获全国本科组三等奖。该作品团队由信息工程学院23级数媒专业2班学生蒋如越、张佳赟、王锦添、张梦涵、倪祎辰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晓平、张天喜、封晓莉联合指导。 《摩登里的红色动脉—重温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作品以上海地铁为切入点,将其比作红色血脉,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带领观众亲临中国共产党一大至四大会址,深刻感受党的发展历程,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们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作品不局限在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更聚焦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党的诞生与发展,引导当代青年积极面对成长中的挑战,成为乐观向上、热爱国家、肩负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喜报二:《蓝纽扣》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三等奖 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圆满落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推送的作品《蓝纽扣》荣获全国本科组三等奖,该作品团队由⻝品药品学院23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班学生陈恩雨、陈雨涛、屠雨琪、田晶晶、 沈轶群 、夏友天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咏玲、郭晓平、于跃跃联合指导。 《蓝纽扣》作品,思路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日常生活一粒扣子入手,贯穿始终,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微视频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刻意回避青少年们成长中的负面情绪,而是正面地直视大一新生入校后的困顿与成长。大一上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无疑是解开大学生成长困惑的这把钥匙,学生们在这门课程里感受到光、想去追逐光并成为光。他们希望真实真诚纯粹地表达每一个不经意且平淡的成长瞬间,即便很平淡很平凡,但成长中的他们注定不会平庸,他们会与成长阵痛共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成为那个积极乐观心向阳光的自己,于是,征求思政课老师意见,拍摄了他们心中的思政课堂片段,构造了他们心中思政课立德树人情节,展现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真正做到思政课化导人心,他们便是那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从学校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指导和栽培,最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以国赛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五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活动发布,到活动参与,再到活动收尾,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指导教师精心参与,上下一条心备战国赛,进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下一步,学院总结过往,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不断挖掘理论内涵,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用好新媒体阵地,引导大学生在“大思政课”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