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1-10-09 浏览次数:19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关于以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有机统一的世界观体系的基本原理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它科学揭示并阐明了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立志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需要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需要对宇宙、社会和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为此就需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课程作用: 该学科是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原理、方法和批判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提高理论思维素质和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特征及当代价值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特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 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世界的物质性,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了解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基本要求:1.要使学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使学生掌握 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3.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1.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掌握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的概念,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重点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征与意义。3.着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基本要求: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2.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3.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内容: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过程,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2.了解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正确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勇气。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内容: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基本要求:1.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2.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3.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学时分配
五、课程的有关说明 (一)、教学组织: 1.实施机构: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 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实现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和翻转课堂。核心内容深入讲授,重点内容讲解到位,一般内容简要介绍或学生自学。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课下进行校内外社会实践,形成实践作业。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 (三)、考核方法: 1.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教学第16周 3.课程总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70%,其余(实验和其它形成性评价)不超过30%。
撰写人:张瑞玲 审核人:于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