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1-10-09   浏览次数:46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B0600007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mpendium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类别

公共课

修读类别

必修

学分

3

学时

48

推荐学期

第3学期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适用专业

本科及专升本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等

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8月版。

参考资料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2、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中国社会”,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 吕思勉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5、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6、 康大寿:《近代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月版。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本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从历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学习这门课对当代大学生开阔历史视野,辨别历史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和《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部分。

 

 1.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公共政治理论课,在进行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

2.本课程的难点:在注意史实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历史素养的培育,以及政治立场、觉悟的训练。一些宏观问题尤其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联系与区别,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确立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等。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音像资料教学法等;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为弥补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历史知识上的欠缺而造成的学习本门课程的困扰,从而更好的达成本门课程的学下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讲史”和“评史”分离的方式。在90分钟教学时间里,分成两段或者四段。“讲史”部分通过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或者一件历史文物作为线索,讲述史实;“评史”部分对“讲史”部分传达的人物或者史实进行评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五)实践环节

1.在本学期的段(十一假期),由授课教师给同学布置课外实践——打卡家乡红色景点,并撰写推荐词。锻炼学生的社会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化自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时分配:2学时

2.教学第二阶段任务完成(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情景模拟课堂——穿越XX。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无领导讨论,假设学生有穿越的机会,会选择哪一个历史节点,采用什么样的治国方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3.学时分配:2学时。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言

教学内容

中国近代史综述;中国现代史综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

基本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中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特点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教学内容: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节西方列强武装侵略的斗争;第三节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第四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以及世界资本主义扩张的本质和对中国的影响。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基本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

二、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学要求:

一、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二、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要求:

一、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如何建立反动专制统治

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中国人民分期抗击日本侵略者;第三节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第四节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

二、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

三、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第七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第二节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四节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和原因。

三、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第二节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第四节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第五节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了解和认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

三、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四、掌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五、认识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六、总结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三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第四节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要求:

一、要认识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

二、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认识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四、掌握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多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第三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教学要求:

    一、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二、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了解新时代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三、学习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学时数(教学各环节)

合计

讲课

实践

 

 

导言

2

 

 

 

2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4

 

 

 

4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

 

 

 

4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

 

 

 

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4

 

 

 

4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4

 

 

 

6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

 

 

 

4

第七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4

2

 

 

6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

2

 

 

6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4

 

 

 

4

总  计

44

4

 

 

48

 

 五、课程的有关说明

(一)、教学组织:

1.实施机构: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

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实现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和翻转课堂。核心内容深入讲授,重点内容讲解到位,一般内容简要介绍或学生自学。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课下进行校内外社会实践,形成实践作业。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

(三)、考核方法:

1.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教学第十六周

3.课程总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70%,其余(实验和其它形成性评价)不超过30%

 

撰写人:王猛 

审核人: 于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