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1-10-06 浏览次数:431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思想道与法治》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理论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课程作用: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地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基本要求:(1)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3)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命运(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2)正确的人生观;(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基本要求:(1)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2)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3)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基本要求:(1)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2)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3)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难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2)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3)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重点: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难点: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标准(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显著特征;(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3)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重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难点:在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 基本要求:(1)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2)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核心和本质要求,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3)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重点: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明白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3)维护宪法权威;(4)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基本要求:(1)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的地位与宪法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与法律的至上地位。(2)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重点: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难点:如何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理解相关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
四、学时分配
五、课程的有关说明 (一)、教学组织: 1.实施机构: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 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实现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和翻转课堂。核心内容深入讲授,重点内容讲解到位,一般内容简要介绍或学生自学。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课下进行校内外社会实践,形成实践作业。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 (三)、考核方法: 1.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教学第十六周 3.课程总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本科学生不低于70% 专科学生不低于60%,其余(实验和其它形成性评价)本科学生不超过30%,专科学生不超过40%。
撰写人:于美玲 审核人:张天喜 |